什麼是「意象」?

在中國文學與藝術領域

「意象」二字

似乎決定了作品的成敗

 

「意」源於內心並借助於象來表達,「象」其實是意的寄託物。

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于景、以景托情、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。

【來源:中國華文教育網】

 
西方藝術也講意象
尤其是現代西方文學流派
20世界初在倫敦由英美等詩人組成
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
 
中國詩經六義
內容:風雅頌
寫作手法:賦比興
就有聯想、比喻、象徵手法之運用
 

ep 16 元宵 桃.jpg

琅琊榜第16集元宵

霓凰想見林殊哥哥

蘇宅內也張燈結綵

在中國除了壽桃有「祝壽」之意

《詩經‧ 桃夭篇》

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

      之子于歸,宜室宜家。」

用桃來比喻女子的年輕與美麗

借喻女子正當出嫁之齡

 

「桃之夭夭,有蕡其實。

      之子于歸,宜其家室。」

又通過稱讚桃子來稱讚女子的婦德高尚,

清閒貞靜,守節整齊,行己有恥,動靜有法,是謂婦德。

形容這姑娘不但有華色(如花的美麗的容色,灼灼其華),又有婦德(有蕡其實)。

桃的意象是否就如霓凰郡主呢?

 

而特寫雞

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

這或許是霓凰肯切的心聲吧~

ep 16 元宵 雞.jpg

 

 

意象更多了

 

ep 16 元宵 魚.jpg

過年時

年年有魚~~~餘

除此之外

魚也代表了逍遙

鳶飛魚躍

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

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

鵬之徙于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

《莊子‧逍遙遊》

 

 

「泉涸,魚相與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於江湖。」

《莊子‧大宗師》

涸轍裡的的魚面臨著生存的困境

它們以最後的氣息延續著彼此的生命

這就是生命垂危時刻所展現的愛的象徵

既是出於對生命的熱愛,也是對於彼此的人倫之愛。

梅嶺一役

林殊之父交代小殊活下去

兄弟浴血廝殺

讓林殊不死

林殊以梅長蘇的回歸

霓凰不改其志相伴相隨

靖王十多年來不忘小殊

蒙大統領不顧一切相挺

這一切的愛

使梅長蘇一直保有那赤子之心

不為仇恨淹沒

 

然而莊子卻說:「不如相忘於江湖。」

與其竭盡全力互盡仁愛,

遠不如誰也不理誰在江湖裡遊。

「相忘」是一種人生境界,

在莊子看來,

一個人只有拋卻了俗世的利祿與人倫之情的束縛,

才能像江湖裡的魚兒一樣自由自在地遊著。

從梅長蘇看來,

此次回京所謀之事危險重重,

不能暴露他林殊的身分,

不能牽扯絲毫往日的情感,

對冬姊、靖王如此,

霓凰亦如是……

很多時候周遭人對他的情義

反倒變成了負擔

不如相忘……

 

ep 16 元宵 魚 2.jpg

一個意象或多個意象可組成一個意境

蘇宅有竹

梅長蘇深情著望著燈籠

思緒百轉千結......

 

元楊載《題墨竹》:

「風味既淡泊,顔色不斌媚。孤生崖谷間,有此凌雲氣。」

中國傳統中,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、長壽、幸福和精神真理。

幾竿修竹,秀逸有神韻,纖細柔美,長青不敗;

已到元宵時節,

春天竹子潇灑挺拔、清麗俊逸,翩翩君子風度;

竹子空心,品格虛心能自持,

彎而不折,折而不斷,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;

凌雲有意、強項風雪、偃而猶起,竹節必露,竹梢拔高,比喻光風霽月。

淡泊、清高、正直,正是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,

亦是梅長蘇在洗冤計畫中努力不違背之準繩。

 

深情地望著魚燈籠

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

我們非蘇哲

焉知現在其所想

只是憶起年少時與霓凰的相識相戀

冀盼有朝一日也能作回林殊

一直照顧著霓凰

魚水和諧,燕鶯成對,琴瑟相調?

抑或

不如相忘於江湖

就讓他沒有心中羈絆地完成大業呢?

 

ep 33 bell cut.jpg

 

這鈴

是該解?還是該繫?

 

特寫的聚焦

雖說是導演牽引著鏡頭

然而讀者或觀眾面對著這個藝術天地

是一個再觀察、再感受、再醞釀、再表達的過程

滲透著自己感情的色彩

這就是琅琊榜拍得美的地方

更是藝術吸引人之處~~~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Angela小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